【人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咩分別?】
星爺的電影,小時候看過只懂一笑置之,但長大後回想卻笑中帶淚,這是「成長」送給我們的禮物?如果可以,可以不收這份大禮嗎?小時候渴望自由,期盼長大;但長大後發現「做大人」一點都不好玩,而所期待的自由也帶著很多的身不由己。此時諷刺地很想變回孩童,寧願當一個一無所知的小朋友。
在香港成長的小朋友其實很辛苦,姑勿論要操TSA又要操past paper,一眾千禧寶寶從牙牙學語開始,就被逼走上一條又一條永無休止的競賽,上課下課再補習班後繼續興趣班,到底有多少興趣班真是「興趣」?回想自己的童年,雖然羨慕過別人可以學畫畫學彈琴,而自己什麼都沒有,但我的童年卻自由而快樂無比,可以在公園跑跑跳跳,可以去行行山玩玩水。也許是在自由中長大,令旅生從小就困不住,長大後特別愛旅行。
回到正題,擠滿了的行程表和訓練,到底小孩還有多少時間去想自己的夢想?或是小孩還有想「夢想」的機會嗎?
八十後被標示為「跨掉、沒責任心、自我和最叛逆的一代」
九十後被標示為「想做就做、空談理想、喜歡挑戰社會框架的廢青」
千禧寶寶則是一群「活在溫室的小花小草」
到底是一代不如一代,還是上一代墨守成規?很多時候當我們提起追夢,卻被反擊一句「夢想可以當飯食嗎?!」
雖然心中明白到上一代的人辛苦過,熬過,有很多人生經驗,提醒後輩別行差踏錯,要腳踏實地工作養家。
但若人人腳踏實地,又何來飛機?
心痛有羽初成的孩童,卻被社會的「正確道路」而折翼,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不是沒有能力/勇敢去飛,而且在你飛之前已經把你的羽毛拔光。
人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咩分別?
而你的夢想,又是什麼?
Blog:http://agnesiupw.blogspot.hk/
Instagram: https://instagram.com/travellress_heart/